江油市水务局“江油市2017年义新镇、新兴乡、大康镇旱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”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
发布日期:2018-04-10 点击次数:次
江油市水务局“江油市2017年义新镇、新兴乡、大康镇旱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”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
我单位已承接江油市水务局“江油市2017年义新镇、新兴乡、大康镇旱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”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工作,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》(环发【2006】28号),现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相关信息公示如下:
一、项目概况
项目名称:江油市2017年义新镇、新兴乡、大康镇旱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
建设单位:江油市水务局
建设性质:新建
建设地点:江油市义新镇、新兴乡、大康镇
项目投资:500.09万元
建设内容:义新镇:取水方式:管网延伸,取水点:瓦子垭碰头。管网铺设长度:18951m。
新兴乡:取水方式:管网延伸,取水点:花堰水库下。管网铺设长度:18323m。
大康镇:取水方式:自流引水,取水点:贺家沟。10m3集水池一座(海拔高程为712.65m);50m3高位水池1个(海拔高程为641.85m),消毒室一间9m2(3*3m),消毒设备1套(1台自动二氧化氯消毒设备)。管网铺设长度:19457m。
供水管道均采用PE管。
二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工作程序及主要内容
施工期
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产生于取水设施、高位水池及管线建设过程,包括施工粉尘、汽车尾气等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,施工废水对周围地表水环境的影响,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,施工固体废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,施工期造成的生态影响以及管网敷设过程对当地交通造成的影响。
1、废水:
对地表水的影响:
(1)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日常生活用水的排放,工程施工期高峰人数为20人。根据《四川省用水定额》(DB51/T 2138-2016)表3,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表,结合当地居民实际用水情况,人均生活用水量按120L/(d·人)计算,施工高峰期生活用水量为2.4m3/d,432m3/a左右,污水排放系数取 0.8,则施工高峰期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1.92m3/d。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COD、BOD5、SS和氨氮。本项目施工地点为乡村,施工人员为周边居民,回家吃住。
(2)工程施工中排放的废水主要为管道清洗废水,属于清净下水,统一收集,由罐车送附近农田灌溉或绿化,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。
对地下水的影响:
项目施工废水可能出现“跑、冒、滴、漏”现象,少量废水下渗,由于施工废水污染轻,主要为SS,在下渗过程中,经过土壤的吸收和分解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。
2、废气:
项目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扬尘、机械尾气及PE管热熔废气,主要污染因子为粉尘、CO、NO2等,影响范围主要是施工现场附近以及运输线路附近环境。
(1)扬尘
扬尘污染主要来源为挖掘、堆放、清运土方及回填、场地平整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;商品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在装卸、运输堆放过程中,风力作用下产生的扬尘;运输施工车辆往来造成的地面扬尘。
施工扬尘与风速、大面积开挖造成地表裸露、扬尘粒径等因素有关,其中风速对扬尘的影响最大。风速增大,产生的含尘量呈正比或级数增加,扬尘污染范围也相应扩大。
考虑到管道敷设及取水井附近居民,对控制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,采取如下措施:
①设置文明施工牌、环境保护牌、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。
②文明施工,在居民聚居区附近施工工地边界设置高度2.5m以上的围挡。
③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,必须采取密闭存储、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、采用防尘布盖或其他有效的防尘措施。
④弃土应及时清运。如不能及时清运,必须采取覆盖防尘布(防尘网)、定期喷水抑尘。
⑤保持路面清洁,并定期洒水抑尘。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,一般每天洒水1-2次,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。
⑥运输车辆严禁装载过量,并尽量采取篷布遮盖等密封措施,车辆运行过程中控制车速,平衡行驶,减少沿途抛洒。
(2)PE管热熔废气
管道敷设过程中PE管连接采取热熔的连接方式。PE管本身是一种环保且性能高的管材,热熔时会产生少量的非甲烷总烃。由于热熔是在室外进行,经大气扩散稀释作用,几乎不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。
(3)机械尾气
项目施工期较短,燃油动力机械设备使用量不大,因此其尾气排放量不大。由于施工期运输车辆和部分施工机械在怠速、减速和加速时产生的污染最为严重。故当施工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时,应合理安排指挥运输,减少怠速、减速和加速的时间。另外,建设单位在尽量使用低能耗、低污染排放的施工机械、车辆、燃油燃气设备推荐使用国家鼓励的清洁能源。
3、噪声
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机械噪声、施工作业噪声、运输车辆噪声。根据《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GB12523-2011)中的规定及表5-1结果表明,昼间施工机械距离施工场地50m外可达到标准限值。本工程管线部分施工场地所在地区周围分布较多民宅,本项目开挖时间较短,对项目所在地的部分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。为避免噪声对沿途敏感点的影响,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,加以防治。为减少施工期间噪声的影响,应采取以下措施:
①施工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,根据居民作息时间,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时间,高噪声设备运行尽量避开午间和夜间居民休息时间,并远离居民区布置。
②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,加强检查、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,保持润滑,坚固各部件,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,以减少机械运行振动噪声;整体设备安放稳固,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,有条件的使用减振机座,降低噪声;在施工机械周边设置隔声挡板。
③运载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选择合适的时间、路线进行运输,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尽量避开居民点和环境敏感点。
4、固废
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弃土方、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。
(1)废弃土方
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13655.57m3,土方回填总量13527.32m3,弃方量128.25m3,施工开挖土石方可直接用于场地平整或回填。剩余弃渣运至村内道路低洼处。由于工程施工弃渣量不大,处理方式简单可靠。施工弃渣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危害影响。
(2)建筑垃圾
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,会产生一定量的废弃建筑材料,对于施工生产废料处理,首先考虑废料的回收利用,对钢筋、钢板、PE管等下角料可分类回收,交废物收购站处理,其余送指定的堆场进行堆放并及时清运。
(3)生活垃圾
本工程施工期高峰期施工人数为20人,生活垃圾按0.5kg/d·人计,则高峰期日产生生活垃圾量为10kg/d。施工人员为村内居民,回家吃住,生活垃圾收集后经环卫部门统一及时清运处理。
因此,只要加强管理,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,本项目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。需采取的减缓措施如下:
①土石方不得随意堆放,及时清运至管道沿线填筑或指定地点堆放;
②临时堆料场应做好边坡防护、排水设施和植被恢复,减轻水土流失,减缓土石方料对环境的影响。
5、生态影响
项目修建取水设施、消毒室、水塔、蓄水池等永久占地617m2,占地为闲置荒地,工棚临时占地2100m2,占地为闲置荒地,管沟开挖临时占地面积为184929m2,占地主要为闲置荒地, 以及少量耕地和林地等。项目施工期间对原生地貌产生破坏,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项目建设区的植被覆盖度,削弱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,管沟开挖形成的松散裸露堆土,如不采取防治措施,极易造成水土流失。施工中产生的废弃土石方等工程废料,在可以生产循环利用的情况下,就考虑管沟回填等重新利用,若不能再次循环利用,则及时的将这些废料运至村内低洼处,不能随便丢弃,更不能随意堆放在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地上,影响居民正常生活。
为了减缓生态影响,应尽量缩短工期,杜绝施工期间中断施工现象的发生。施工完毕后,及时回填,恢复土地原貌。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不稳定边坡时,可按实际需要放缓施工边坡坡比,加大开挖断面,并在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施工时,加快施工进度,在安全为前提下,保证施工顺利进行。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。
运营期
本项目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,在运营期不涉及水、大气等污染物排放,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为噪声,噪声源主要为水泵运行产生的噪声,其噪声值约在60-70dB(A)之间。水泵建设在管理房内,且距居民最近距离为40m,对居民的影响较小。
三、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结论
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,总图布置合理,选址合理,贯彻了“清洁生产、总量控制、达标排放”的原则;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可行,经济合理,可确保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;经预测分析,各污染物排放不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造成严重影响,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影响较小。建设单位在切实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,本项目建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是可行的。
四、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
本次公示的时间为自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,社会各界如对本项目有上述方面的意见和建议,可在公示期内通过写信、发邮件或传真、电话等形式及时反映给建设单位或环境影响评价单位。
五、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和联系方式
建设单位:江油市水务局
邮编:621700
电 话:13096239978
联系人:张志红
六、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
单位名称:四川兴环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
证书编号:国环评证乙字第3221号
联系人:李素钧
联系电话:15182499100
电子邮箱:89001073@qq.com
1、江油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-义新镇报告表(送审本).pdf.pdf